【Nenya的异想生活记】之我的饮食人生

2023-05-10 14:56:27


     一千个人,会看到一千种生活的样子。



  • 图自网络

      

       说起做饭 这件事儿,那得要追溯到二十年前了。

       

        小时候没有煤气,更没有天然气,连煤炉似乎还是我上小学之后家里才有的,具体是哪一年已经记不清了,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灶台。因为每次回忆起小时候,好像最多的都是厨房里的画面,晚上的厨房,里面有两个人,我和妈妈。那个时候的我太小了,大概也就灶台那么高,还不会做饭。但我喜欢看妈妈做饭。


       冬天很冷,可晚上的厨房很暖和,因为灶膛里有火焰在跳舞,偶尔还有柴火在燃烧时发出几声噼里啪啦的伴奏。我经常会坐在灶台前,摆弄火钳,或者看着眼前的火焰发呆,有时听妈妈的吩咐往里面加一些干柴,或者看着她怎么炒菜,怎么添加调味料,怎样将那些生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

        一家人的饮食全是妈妈操持,因为那时爸爸不会做饭,关于饮食方面,只有端午包粽子、冬天做糍粑、春节前炸各种丸子的时候爸爸才会参与进来,但他不会炒菜。所以,如果妈妈去外婆家住个几天,我就崩溃了,天天蹲在门口盼她早点回来,因为爸爸每餐只会用电饭煲蒸白米饭和鸡蛋羹来对付我这个挑食的小孩。有时水放少了,有时酱油放多了,难得蒸得到位的话,他可得意了: "来来来,这次看着不错,应该好吃!"  ...... 唉,总之,长大之后的我,是不吃鸡蛋羹的。


       不管你自己当下是不是有胃口,每天到了时间就得去做,一日三餐,一年365  天。这样一算,我就觉得当"妈妈"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一辈子得做多少顿饭哪!!!于是小小年纪的我一边看着她在灶台前忙来忙去的身影一边在心里默默为以后自己是不是也要做同样的事情而烦恼,并因此对未来的人生产生了深深的绝望。 

       

        我开始尝试做饭应该是小学吧,但估计是没做出什么能吃的东西来,没什么印象。初中也没有值得说道的,只是记得有一次做蛋炒饭,老爸吃到中途突然就冲出去吐掉一口,好像是有盐块没有散开,不过最后他还是吃完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厨艺处在诡异阶段,做出了很多味道奇奇怪怪的食物,至今不堪回首,事后想想也不知道老爸当时是怎么把它们咽下去的。没办法,吃?挨饿?谁叫他不会做饭?可能他以为妈妈应该能给他做一辈子饭的吧,然而,命运难料。现在爸爸已经会自己做饭了,但显然他这方面的天赋是永远不及我妈妈的。不过十几岁的我,从爸爸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学会做饭,最好是厨艺还不错。因为难保有一天,你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如果你不想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食物来折磨,也不想让生活变得很狼狈的话。我想明白这些的时候,地球上还没有"饿了么"也没有"美团外卖"。


      

        小时候只有时令蔬菜,夏天的茄子、冬天的土豆是我的最爱,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倒是少了当初那份期待。我很挑食,很多东西都不爱吃,多数肉类、海带、腌制过的蔬菜等等。除了夏天抓过青蛙钓小龙虾这一件事以及后来在手术室上手术台以外,我从不碰一切生的肉类。给自己做饭是不需要这些的,但有一段时间必须要接触它们,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切猪肉的我找来了一双薄膜手套,用两根手指尖摁住了它,但那种触感依旧不想再有第二次,最后请自行脑补我一脸狂躁还边切边哭的画面......对此家人很是无语, 没有人能理解这种反应,包括我自己在内。

 

       

        在我那聪明又能干的姐姐们,还有网上各种食谱的助力下,我的厨艺大有长进。如果闲来没事心情又好,我还是喜欢做饭的,有荤也有素,但肉类通常都是姐姐准备好,我可以拿来直接下锅,她了解我的怪癖之后就没再逼我切肉了。我已经可以做出一些有模有样并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出来,比如酸辣土豆丝、鱼香茄子、可乐鸡翅、糖醋排骨、水煮肉片、咖喱牛肉等等,要是炖个莲藕排骨汤也是很不错的。我会喜欢尝试做不同的食物,有时在上网找一些看起来味道不错的食谱,有时会自己凭感觉混搭食材,这种嗜好不知道是不是遗传自我爸的,因为他在后来学做饭的过程中也喜欢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混搭风格。相较而言我还是比较理智的那个,结果呢?会有意外的小惊喜,也会有阵仗十足准备大显身手最后煮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嫌弃的时候。但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就像人生,很多事情若不去尝试,又怎知结果?我不喜欢固定的模式,也讨厌永远机械式的重复。 


       可有时候,我又喜欢重复。比如,发现一道合口味的食物。平时如果工作太忙,我会在公司楼下点餐,后来几家店老板只要看见我进门,不用等我开口就知道我要什么了,因为我总是只选那一样。真正喜欢的东西,不用很多,但会一直喜欢,就像土豆和茄子。小时候讨厌胡萝卜,但后来慢慢用自己的烹饪方式来接受了,因为它对身体好,可有些东西至始至终都喜欢不了,比如肉类海带等。这些习惯便如同我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许我还没有找到我最最喜欢的方式,但我很清楚自己不能接受的是什么。


         现在我有了自由的饮食选择权,于是开始素食并持续下来了,有人问我是不是因为瑜伽或者想要保持身材。首先瑜伽八支里的制戒中并没有要求人们绝对素食,可如果你准备成为一个彻底的瑜伽修行者,那么你确实应该选择素食,食物与身体的净化密不可分。但我并不想为自己的选择找太多的理由,不完全是因为瑜伽,也不是为了维持身材,更多只是因为喜欢而已。没有什么清规戒律让我吃了肉就会产生负罪感,我也不是很乐意总是得向餐桌上其他的人解释吃素以及缘由,更不希望对方把这种习惯当作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来看待和研究,其实它就像有人喜欢酒而有人喜欢茶一样简单自然不是吗?如果遇上明明知道你食素却偏要劝到:  "来吃点肉吧,一点点不要紧的。"和想要探究我是不是真的可以完全食素的情况,我会奉上沉默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哈哈。  

      
        以前尝试过一次,但那种强制性的方式并没坚持多久,因为那时我还是会喜欢吃一些牛肉鱼类。直到饮食的改变变成一个自然的过程,我并不需要强迫自己做什么。现在哪怕偶尔我吃了肉也没什么关系,只是我能明显地感受到身体的排斥,并且不享受这种感觉,练习瑜伽让人对自身的变化有高于其他人的洞察力。所以我会持续选择素食。  

       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体重增幅太大,和朋友说一定要去发个圈打脸那些不吃肉会营养不够的谬论,后来又想,若是有人跑来理直气壮地说"既然不吃肉也长肉以后我还是心安理得地继续吃好了"那就尴尬了,于是发圈的念头作罢。  要说食素唯一不友好的地方就是,朋友会吐槽跟我一起吃饭很头大,因为她吃肉,本来我们可以完美搭配,但是呢她又不想所有的肉全部进入她一个人的肚子里,每次我都要被这个梗笑死了。

 

       

       这个春节,我是独自度过的,可以说是终于圆了这些年来的一个梦想。任性地避开了满桌的鸡鸭鱼肉,也不必面对被无数网友吐槽的"奇葩亲戚"。开玩笑的,并不是所有的亲戚都"奇葩",比如我家大多数叔叔阿姨兄弟姐妹都是非常友好的,我很喜欢他们。只不过比起一群人的热热闹闹,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


       武汉的"年"是安静的,大部分人都离开了,街道空旷,行人稀疏,少了车辆之后空气很干净。要知道这个画面在日常堵车时可是我无数次向往的,所以这有限的时间段很是珍惜,走在路上心情都很畅快。

     

        一年才有一次的真正休假,自然是先去超市采购充足的食物, 通常上午的食材相对新鲜一些,一边挑选一边想着可能会要做的菜单,因此逛超市这件事情还是蛮有趣的。 都知道在城里过春节储备粮食是首要的,农民伯伯们要过年,菜场便都关了门,但超市还可以买到菜。尽管如此也还是听到有人问超市管理员为什么有些货架空了却不补货?管理员一脸无奈, "不是我们不想补,而是要有菜可补啊!"看,这个时候也许有些人才会明白,农民伯伯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拿钱就能买得到的,还得看人家乐不乐意赚呢。


       有人对我过年不胖反而瘦了好几斤表示不服气,哈哈,我会告诉你是因为懒吗?并不。工作时一日三餐对我来说是不可少的,尽管经常因为上课导致不能按时吃饭,但我一定会吃,因为需要保证足够的能量来工作。现在难得的假期当然要睡到自然醒,持续的休假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能量消耗,一日两餐,足矣。 当然,还少不了自我练习!


       我要申明,这绝不是倡导节食减肥的概念,而是要明白量出为入,消耗多少则补充多少。在《阿育吠陀》中提到的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的饮食原则,小孩、青年、中年、老年对饮食的需求是不同的,因为消耗不同,机体代谢能力也不同。 我相信,如果能明白这个原则,长命百岁的机率应该会高很多吧。 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饮食需求是有差异的,当已经满足了基本需求,可千万别留恋手中的筷子,痛快地跟它说下餐再见!如果说做不到,那既然是凭本事长的肉,还是好好让它留在身上吧。


       有句话说得好,能长久维持良好体形和状态的人,一定是个内心强大且自律的人。所以想要控制体重身材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对自己有多大的期待与决心吧,最终决定权在你。

       在 时间充裕,又有喜爱的食材、好用的厨具、充足的调味料的时候,我会享受做饭的过程,会对即将出锅的美食有画面感和期待。不过如果做饭是为了完成任务,这件事情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除了吃饭,这个假期有足够的时间供我暂时的挥霍,手机改飞行模式,除了查资料和看电影, wifi 也关掉,在阳光正好的时候坐在窗边和我的水仙花一起进行光合作用。对了,你看见过花开的过程吗?有天早上起来,看到有一朵花苞开了一小半儿,那天上午我一直在它旁边看书,过一会抬头便见它比刚刚更舒展了,到了中午竟然完全绽放了。,但这个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生命如同一个精灵般在身边悄悄以你看得见的状态活动着,这种感觉好奇妙。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真切的看到水仙花,以前曾把它与风信子混淆。白色的小花瓣摸起来竟还有些韧劲,不似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娇弱,映衬着鹅黄的花蕊和青翠的花茎,格外的惹人爱。最重要的是它的香味也深得我心,明明这么小的一朵,花香却如此馥郁,虽然浓厚却不黏腻,反而是清幽的感觉。   


       

        要感谢送我水仙宝宝的朋友,让我有机会见识到了这么可爱的小精灵。最初因为不知它生养方法,导致花茎生长过剩反而营养不良,一度以为它会死掉,最后死马当活马医学着小时候爸爸种果树的方法给它修枝,总算是等到它开花了。

       


       此时此刻,它正在我身旁,所有的花苞早已开到了极致,香气隐约缠绕鼻尖。我原以为一两天就会枯萎的,谁知道除了花瓣每天都更加舒展之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我想,如果可以,以后应该每年都会种上一盆水仙吧。

       

       

        一千个人,会看到一千种生活的样子。未来是未知的,我始终对其抱着无限的憧憬和美好期待,但在未来到来之前,我想过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并且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因为我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从一开始,我一直在说着我喜欢或我不喜欢,某种角度来说,这个 "我"的念头可能是狭隘和自私的,因为很多时候需要去照顾到别人的喜欢和不喜欢。但我相信命运是公平的,在我得到我所要的同时必定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与失从来都是相对的,在满足别人和成全自己的两难上,在能够尽量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请允许我"自私"地选择后者, 不后悔。  

 

        工作之余,除了跟亲友的约会,我喜欢独处的时光,可以一个人看电影,吃饭,也可以一个人练台球三四个小时,写字一整个下午,当然前提得是我感兴趣的事。可有时候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习惯实在很非主流,似乎不应该有人会喜欢一个人。可是我想,事实上如果有一家餐厅,专门只为那些单独的客人提供服务,应该生意会很不错吧。

    
       "孤独"这个词在我还小一些的时候,我是非常不喜欢甚至嫌弃的,但也比"寂寞"稍微好一点点。除非是阅读,这两个词绝不会从我的口里蹦出来。试想一下,如果有人说"我很寂寞孤独",天呐,简直就像是赤裸裸地祈求同情与怜悯。说起来,唐诗宋词里关于这些的描述尤其的多,元稹笔下的白头宫女是寂寞的,独坐敬亭山前的李白是孤独的,有命运无奈,也有壮志未酬。后来我尝试去理解这种情感,也开始观察不同人对此的看法。

        很多年前我有过一次鲜少提及的探险之旅。在得知我当时很喜欢的武侠小说的作者独自隐居山林的时候,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诧异和惊喜,内心的强大好奇心被勾起后就难以平复。这种小说里的故事居然有真实版本,一个人,独自在山林间生活几年,而且不是很敷衍的样子。最终我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位大神。在大概了解了位置之后,还没有独自坐过火车的我居然非常熟练地订票取票上动车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然后顺利找到汽车站,辗转了一个多小时去到了山里并找到目的地。虽然事后想起来也觉得这实在有些危险,毕竟是陌生的地方,万一发生意外曝尸荒野也不是不可能,好在一切顺利。且称这位大神一声前辈吧,人很友好,虽然冒昧的拜访自己也觉得有些唐突,但也有一番轻松愉快的交谈,很久之后前辈的好友告诉我说其实这次探险之旅我享受到了难得的待遇。看来老天爷确实比较眷顾我,哈哈。

  

        

       不管怎么样,此行打破了我以往对生活固定的认知,也重新看待所谓"孤独"这个词,既然有人避之若妖魔鬼怪,当然也有人安然享受。于我而言,总是能找到可以专心投入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精力去想太多了。

 

         这些说起来总是有些复杂了。 

        终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和选择的权力,应该彼此尊重 

        

        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问给那些青春的少男少女听的, 也不仅仅是问给那些还没有结婚看起来仍拥有选择权的青年男女听的,而是问给所有具备思考这个问题能力的人,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年幼小孩。不要说"我已经没有机会了,除非时间可以重头来过"。这不是一个一次性问题,它是阶段性的。


        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更高贵或者卑贱,对或者错,重点是,它是否是你想要的。

        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如果可以,尽量去过简单的生活吧。

      

        人际关系简单点,房子简单点,食物也简单点,这样也许你会有机会安静下来仔细思考。

        我也同样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泓瓦尔登湖,如果还有时间或者机会,请不要忘记去找寻它。 


                                            
                                             BY : 惠姣Nenya 
                                                  
                                                  2018.2.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菜谱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