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丨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盛跃:做好人 做好菜

2023-05-10 14:56:27

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

张盛跃,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1959年出生。1979年进成都竟成园餐厅,师从张焕富师傅学习川菜。经过前辈传人的言传身教和个人的悉心钻研,继承了“色泽红亮,亮汁亮油,麻辣味厚,细嫩鲜香”的陈麻婆豆腐的制作技艺;创新出“中国名宴”豆腐筵席和近百种豆腐菜肴的制作方法;制定了企业标准和工艺流程,实现了陈麻婆豆腐调料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已带有多名徒弟,均在餐饮行业有所建树。

做好人,做好菜

我的做菜生涯在我少年的时候就开始了。我家弟兄三人,父亲一个人工作,母亲做点手艺活,经济比较困难。当时父亲在“回香餐馆”做采购,我们弟兄三人从小在餐馆长大,对饮食行业很有情结,后来我和我哥都成为了厨师。那时候采购,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电话采购,都必须蹬三轮车去南门屠宰场采购。我和哥哥放学后都要帮忙,哥哥就去帮父亲采购,我就在家做家务。四川有句老话,四川的家庭妇女,只要会做家务事的,都是三级厨师。在家日日的耳濡目染,再加上父亲的点拨,自己慢慢摸索,切菜和做菜都弄得有模有样。

后来哥哥去下乡了,我就顶上哥哥的位置,帮父亲采购,也学了很多采买的经验。采购工作很烦琐也很辛苦,但父亲对工作很负责,这种工作态度也无形中影响到我。采购后送到餐馆,自己因为对做菜感兴趣,时不时地瞅瞅大厨们怎么做菜,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卤猪蹄子,当时父亲告诉我做这个菜要先炒糖汁,我就自己估摸着步骤做了出来,父亲吃了一口就表扬我:“这个味道做得跟餐馆的差不多了,颜色也很红亮。”这句话使我很受鼓舞,现在我都记得父亲当时表扬我的神情。

后来我就去当兵了,战争中受了伤,就退伍了。哥哥当时已经是一名厨师了,他比较了解厨师行业,说“竟成园”是个不错的餐厅,我当时就申请去了竟成园餐厅。1979年年底,我成了餐厅的一名正式学徒。

首先学墩子(切菜、配菜)。最开始学的是切菜的姿势:小臂和手腕的动作,肩膀要平,腿与肩齐。然后教怎么分档下肉,经络是怎样的,冬笋怎么片(切成片),鱿鱼、海参怎么发等等。师兄教一遍,自己就要用心记住,下来领会消化。

我呢,有个优点,就是勤学好钻。每次遇到问题时,我都要问几个师傅,因为每个师傅可能理解都不一样。印象最深的是发海参。有的师傅说用煮,水开了就闷在那儿;有的师傅说直接水发就可以了;还有师傅说要用七八十度的水发海参,就是锅里的水在打旋旋,但不要开。我试验下来,最后一种方法发的海参比较均匀,也比较快。不过前两种方法呢,比较简单,最后一种方法,要麻烦点,需要人随时观察。

墩子学了两年。墩子也最磨炼人意志,要有耐性,要有决心。我现在也是这样,一做事情就要做完整做完美;我现在虽然是厨师长了,但一到厨房还是要做事,闲不下来。

之后学炉子(烧菜)。墩子就是幕后,炉子是前台;墩子上刀工,炉子上火候;墩子的菜可以补救,炉子的菜一下锅就定生死了。川菜炒菜讲究原锅原油,就是只能加一道油,一锅成菜,因此从一开始,各个细节就要把握好。当时师傅们也是很照顾后辈的,大师傅在头炉子,给我留的尾炉子,因为这个炉子离菜比较近,我做起来方便。

最后学的是凉菜。凉菜是直接入口的菜,不像炒菜那样还要加工,因此更加细致,卫生要求也更高。而且凉菜是见面菜,反映了餐厅的厨艺状况,是整个宴席的印象菜。川菜凉菜讲究口味多样化,鱼香味、糖醋味、椒麻味、红油味、芥末味等等;色泽多样化,要考虑菜品搭配;形状多样化,片、丝、丁、块都要有所体现。

1982年,餐厅王经理告诉我,张焕富师傅挺欣赏我,愿意收我为徒。张师傅手艺好、品德高,我本来就想拜他为师,但觉得自己学艺还不够精,怕他拒绝。就这样,王经理作为见证人,我磕头正式拜了师傅。张焕富师傅是孔道生的徒弟,孔道生是川菜的泰山北斗,张师傅得其真传,尤其擅长凉菜。张师傅做的一道名菜叫“熊猫戏竹”。它是一道工艺菜,鸡肉做成茸子(肉酱),蒸了以后做成熊猫形状,蒸好的木耳做耳朵眼睛,酥的核桃做假山,芹菜做竹子,又能看又能吃,轰动一时。

张师傅从基本功着手教我,比如做菜的站姿、切菜的方法。然后教我做菜的行为规范,尤其职业道德方面,食材腐烂的不能要,该洗的必须洗干净,客人可能吃不出来,但必须要达到标准,这一点上师傅反复叮嘱。最后就是技艺方面,师傅一般先看着我炒,炒完后再总结,告诉我怎么选料、怎么切配、如何烹饪、成菜要求等。比如鱼香肉丝,选料要求三分肥肉七分瘦肉,莴笋丝要切成均匀的二粗丝(比粗丝细,比细丝粗),炒出来又有口感,又有骨力,能堆出形状。我印象最深的是做麻婆豆腐。我之前烧的麻婆豆腐虽然还可以,但还是有差距,经张师傅提点,牛肉要选精牛肉,豆腐要汆水,结果做出来的麻婆豆腐就是不一样。他还告诉我为什么豆腐要汆水,因为汆水把豆腐的一部分水分挤出来了,这样的豆腐口感比较好,而且有弹性。

除了正式拜的张师傅,我有问题也会请教其他师傅。我呢,对人比较真诚,别人有困难我也经常帮助别人,加上我又当过餐厅两年团支部书记,经常跟人打交道,所以人缘比较好。其他师傅看我德行不错,又好学好问,也很愿意教我。

除了在餐厅学艺外,我还参加了很多培训班。1983年,饮食公司办了凉菜技术培训班。记忆犹新的是,在培训班结业考试中,当时的考题要求樟茶鸭切成片,做成三叠水(三股水)的形状,结果我理解成直接砍成三叠水的形状,由于偏题了,这道菜得了零分。这次对我打击比较大,但也让我充分认识到做厨师不光是厨艺,理解别人的要求,理解客人的需求,也很重要。

1984年青工比赛也给我很多感悟。比赛主要考墩子(切菜),具体是脆皮鱼、下腿子、剔鸡肉。当时我第一个完成,我觉得自己技术可以,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评委说肉划烂了,棒子骨上有肉皮,最后没有名次。这也给了我重重一击,让我深刻反省,不要觉得自己学了点技术,就心浮气躁的,还是要虚心好学。

1988年,餐厅让我担任厨师长。厨师长属于厨房的首脑,提口袋的人,要考虑全盘,特别是有订单来的时候,出单既要考虑客人要求,又要体现餐厅的风格,还要控制成本,兼顾货源等等。厨师长呢,又是消防队,哪有问题哪就得顶上。我以前做厨师的时候,张师傅就告诉我要有规划,第一个十年,就是学手艺的时候;第二个十年,就是年富力强、中流砥柱、统筹全局的时候;第三个十年,就是总结传承的时候。所以以前每次接到订单,或者每次出现突发情况,我就想着如果我是厨师长我会怎样处理,然后再看厨师长是怎样处理的,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当我当厨师长的时候,做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这是个五星级的饭店,一共有四层楼,每层楼是不同的菜系。我担任副厨师长。当时饭店经理就在工作中经常向我们阐释高档饭店的经营理念,以前觉得川菜就是家常菜,图实惠,但自从去了这个饭店后,觉得川菜也可以做出档次。在跟其他菜系师傅的交流中,我也对川菜的内涵有了更多的理解。川菜选料广泛,从家禽家畜到河鲜海鲜都可以;特色就是味型变化大,烹饪方法多;由于比较多元,川菜容易被接受,食客范围广。我觉得川菜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发展,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这些个性和特点。

1992年我到了“陈麻婆豆腐店”任厨师长兼副经理职务。由于客人反映做的麻婆豆腐口味不一样,我就考虑到要统一调料标准。我先小锅试制,反复烧,然后征求客人意见,最后把调料稳定了下来,包括豆瓣和海椒(辣椒)定点采购,以及炒制比例等。火候、烹饪流程等也都定下了标准。当时店子里也开始出售陈麻婆豆腐调料。除了稳定麻婆豆腐口味,我们还经过反复实践,确定了自己的特色,将餐厅定位为豆腐餐厅,推出了很多豆腐菜;并且打出每周一创新菜和特价菜的营销策略。

2005年我又被请到日本,专门负责日本FBD株式会社陈麻婆豆腐日本店的烹饪管理工作。我将陈麻婆豆腐的调料工艺和烹饪工艺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喜欢豆腐,也喜欢吃素,我将陈麻婆豆腐改良成素食麻婆豆腐,将豆渣蒸熟,然后炒酥,当做牛肉末,因为大豆本身味道好,又酥出口感,做出来的麻婆豆腐与牛肉末做的不相上下。我在日本还有不少粉丝,有一位老婆婆,每次来餐厅都要确定我在上灶才点菜,服务员戏说她是我的忠实粉丝。看到外国人也接受和喜欢我们川菜,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从我学川菜开始到现在,川菜发生了很多变化,技艺、原料、口味都有所改变。比如引进了粤菜的烹饪方法,炒菜前一般都要过水过油,以前一般就是原锅原油,对火候的控制要求比较高;还引进了调味料,耗油、老抽、生抽,以前一般就用盐和酱油;口味方面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香辣系列、泡菜系列。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就学习传统川菜,我对地道的老川菜情有独钟,比如姜汁热窝鸡、生烧筋尾蛇、酸辣蹄筋等。我也很有信心,地道川菜只要按原来的口味质量做到位了,还是会吃回来的,就跟时装一样,也是一个轮回。

以前陈麻婆豆腐店是烹饪技校的实习点,我是当时的老师,带过不少学生。1996年后,陆续正式收了三个徒弟,跟我拜师的时候一样,都磕了头,请了见证人。我收徒弟主要看三点,第一人品,要正直,尊师守德;第二看悟性;第三看热情,是否热爱这行。我也跟我的师傅一样,经常叫他们聚在一起做菜,先由他们提出他们的想法,然后我再说我的想法。我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我的徒弟们现在经常跟我交流,他们经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每次一探讨,经常对我有启发。现在我的徒弟们已经超过我,我感到很欣慰。

2012年,我被评为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我觉得传承的不仅是陈麻婆豆腐的烹饪工艺,还有就是作为一个厨师,做人的德行,为大家烧制好菜的心。麻婆豆腐从脚夫歇脚的地方发源,到后来成立独立门店,再在我这里经过标准化后进入千家万户,食客和厨师们的味觉交流,才是它发展的根源。我们做厨师的,一定要尊重食客,关心食客。

做好菜是我的乐趣,也是我的职责,它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家里都是我做菜,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我的老婆吃我做的菜,我这边炒,她那边吃,吃得津津有味,绝对是我的铁杆粉丝。做菜还能结交很多朋友,胃打开了,心也打开了。我总觉得,做菜跟做人一样,做好人做好菜,有意思有滋味。


下期预告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丨赖汤圆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唐章流:乾旋坤转搓汤圆

来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菜谱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