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国学】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第八讲-2)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面【天津雨花斋】即可免费订阅!


有一个校长不简单。他的孩子刚转到一个成绩特别优秀的学校,压力挺大的,问他爸:“爸,您觉得我这次应该考第几名?”

诸位学长,你的孩子刚转到一个新的学校,问你这一次应该考第几名,我们会怎么说?我们假如不能体会到对方的心境,那我们所说的话对他能有帮助吗?都没有办法交心了,他说他的话,我说我的话,能彼此给予鼓励、支持吗?就很难了。所以孔子说,“视思明”,“听思聪”,看事情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在哪里;弦外之音要听得出来,听得出别人的心境。

所以这个校长不简单,他一听儿子这样说。他感受到的是他儿子很紧张,这颗得失心在起伏。他懂得体恤儿子的心情,所以跟他儿子说,爸爸觉得你应该考最后一名。孩子听了很惊讶,这个父亲就说了:“因为你刚到这个学校,环境你还没适应嘛;老师讲课,你还没习惯;同学相处,你可能还有些困扰。所以你不习惯、不适应,考不好,正常的。”

说实在的,考好考不好,不是重点啊。这一次谈话的重点在哪里?让孩子觉得,父亲能理解我的心情、体恤我的状况。大家想一想,你的亲人很理解你的时候,你会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有一股力量就慢慢出来了。

而且在这一段引导当中,也让孩子放下得失心,以平常心对待。这个叫素质啊!我们都在强调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会炒菜会弹琴叫素质教育吗?会以一颗孝心去炒菜是素质,会以一颗陶冶自己,进而去陶冶别人的心去弹琴,这个叫素质。不能只看到技能而已啊。

有一所中学让学生学炒菜。一个女孩炒的是马铃薯丝,炒好之后,她就端着这一盘菜给对面阿姨吃。这个阿姨很高兴,吃了两口,挺好吃,结果这个小女孩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评分的表,说:“阿姨,请您帮我打个分。”

假如这个孩子请我们打分,我们当下会怎么反应?嗯,不错不错,一百。那机会教育就没有了。所以这个阿姨跟她讲:“你假如是希望学会之后,能够帮父母分担这些辛劳,你炒得不好吃,阿姨都给你一百分。可是你假如炒一炒,就只是为了来打这个分,从此以后你也不会再帮忙了,那你炒得再好吃,也不及格。”这个小女孩听了说:“哦,您还是帮我打个分吧。”

人的悟性,得要培养。她长期就是考试的机器,你讲这些心性的道理,她有听,但没有懂。为什么?她只想着,你赶快帮我打分吧,讲那么多道理干啥!所以有没有感觉到这个时代的人很浮躁,听不进人家的劝,很急啊?“你快一点,快一点,我要交差了,我要……”每天就像打仗一样,什么事情赶紧应付过去。这个心慢慢地浮躁、麻木,悟性一点点都下去了。所以我们假如不明白教育是增长孩子的悟性跟善心,到底我们是在摧残孩子,还是在成就孩子,真的值得我们省思。

诸位学长,你看是小学生的眼睛比较亮,还是大学生的眼睛比较亮?那愈教愈怎么样?再请问大家,是师长的眼睛比较亮,还是我们的眼睛比较亮?师长从小接受伦理道德教育、接受圣贤教育,年龄愈长,智慧愈高,悟性愈高,这才叫正常啊。结果我们现在是愈教愈麻木,眼睛都没有神了。大学生眼睛什么时候有神?胡闹的时候,开玩笑的时候,打电动玩具、打麻将的时候,眼睛就亮了。其他,如上课的时候,十五分钟就撑不下去了。

所以,这一个父亲很能理解孩子的心境,引导孩子的心境。最后这个孩子当然没考最后一名。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在父亲这种引导之下,稳扎稳打。而且父亲读书比他还用功,他自己都讲,有时候半夜起来,半梦半醒之间,看父亲还在那里准备明天要教孩子的功课,打从心里佩服他父亲的好学。所以,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他自自然然就养成好习惯。

这个父亲做了一个比喻很好。他说,你把一颗蛋放在咸水里面,它会变成什么蛋?那是迟早的事情嘛,急什么!你把它放在糖水里面,它变什么蛋?甜蛋。都是自然而然的嘛。现在为什么亲情之间都有压力,都有对立?都是急于求成、控制、硬是要求造成的。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一个人学习要学得好,一定要能静得下心来。静得下心,读经才能随文入观,才能印在心上。很浮躁了,读再多的东西,入不了心。所以一个人在求学的路上,先要对治一个习气,“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下来。

而人这么浮躁,主要还是急。人为什么急呢?贪。想赶快成功、赶快有利益、赶快有效果、赶快让别人觉得我很行,这个时候就浮躁了。其实,急于要让别人看我很行,虚荣心作祟,这个很累人啊。学问全部都是为了做给人看,不可能有真实学问。做给人看就太刻意了,做表面功夫了,所以这个时候骗了自己,也骗了别人。面对自己,面对他人,要真诚。

比方说我们今天跟一个善知识学习,我们愈装,“我挺不错的”,他愈帮不上忙。为什么?给我们留面子啊。你很自然的,哪里缺乏了,都不去掩饰,人家就能够了解我们的状况,给我们一些提醒。所以假如我们常常都想着要表现给人看,这个跟学问背道而驰,那愈学愈累,愈活愈辛苦。甚至起来表现一下,讲给别人听,让人家知道自己很有学问,一讲完,那个心跳加速,怦怦怦怦怦,“哎呀,人家会觉得我讲得不错吧”,下台来晃半天。然后很在意别人怎么看,紧张得发抖,然后一下课,“哎哟,他会怎么说我?”累死了!所以求学问,首先要把虚荣心放下,往内求。不要做表面功夫给人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应该找回真诚,放下虚荣,放下做给别人看的这个心态。

所以“学须静”。这个“静”除了心要静下来之外,学习的环境最好也是安静的。一般人面对太嘈杂的环境,自己的心也会被牵动。比方你在马路旁边读书,那读不成,声音很吵。所以一个家庭里面都有书房,书房是比较静的地方,学习比较好。

“才须学也”,才能是需要学习的,才华都是需要培养的。而这个才,绝对跟志分不开。一个人立定志向了,去学习这些才能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去服务好大众。假如不是这种陶冶自己,不是这种去利益人的心,他愈有才华就愈傲慢,不可一世。一个人有才而无德,在团体里面,不要说利益团体,一定会添乱。一傲慢,整个团体的人和一定被他破坏掉。而且一傲慢,瞧不起领导者,他一定搞破坏,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人家对领导的信心都被他影响了。人一傲慢,也很容易嫉妒,那这个团体的内耗就很严重。

而且学习各行业的技能,说实在的,不是书本上就能学得好的。现在大学这么多,请问大家,管理学系毕业了,他能不能当管理人员?他可能了解的理论很多,实践得太少,眼高手低了。所以,还是要走老路子,手把手教。

诸位学长,你们有没有接触到哪一个年轻人,比方说他学管理,大学四年毕业了,真的就可以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我们自己对读大学的岁月还很熟悉吧?你说那四年学到什么本事?荒废了四年,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

手把手教,个中的诀窍才学得到,而且能少走很多弯路,都是完全在实际当中去体会,不是学一大堆理论。而且现在教科书很奇怪,几年就换,几年就改。能够改的东西是不是对的?我记得有一句话叫“企业唯一目的就是赚取利润”。真的,这个编在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里面,结果造成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把社会风气搞坏了,把大自然破坏得快不能住人了。

比方说商业界,是真正手把手教这样传下来的。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都是传承什么?不只传承做生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德行啊。

大家以后培养自己的孩子,最好就是送到各行业当中很有德行的人旁边,才培养得好。当然,你现在做人要好,广结善缘,以后就能够让孩子有这样的机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菜谱网中心